笔迷楼>其它小说>科举之路从童生开始>第37章 理学之论
  所谓《性理》,即宋朝儒学家们发展出来的性理之学,它亦道德亦宗教,是将道德与当时人们的宇宙观(对世界的认知)进行合一的一种学说体系,实为宋朝时文人们内心的一种哲学思想。

  它由“性”和“理”这两个辩证统一的要素组成。

  其中“性”指的是性质,包括属于人的“天性”,和世间万物所表现出来的外在性状。

  而“理”,则为古人总结出来的宇宙运行的客观规律。

  所以要想写好一篇性理文,核心要义则自然离不开对性与理的辨析认知。

  宋人认为,人是特殊的存在,所以人的性质,即人性,乃宇宙之本的“天性”,是天地之性凝聚在人的身上;而理,则为宇宙本体,是天地间客观存在的一种规则。

  两者的出发点虽然都是宇宙本体,但对于性和理的关系,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则有了不一样的认知。

  以宋代朱熹为首的一派认为,宇宙万物,一理而已,天得之为天、地得之为地,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,各得之为性。所以,理是人性、物性的共同本质。

  因此,就有了属于人的“性理”与属于物的“物理”之分。

  当然在朱熹等人的观点里,性理是要高于物理的,甚至物理应归入到性理当中。

  因为人性作为宇宙之本,要高于其它事物。

  但人性却也最复杂,想要从人性(性理)的角度寻求天理,则非得抛弃性理中的一些杂质不可。

  这便是“存天理灭人欲”,其过程之困难,远不及从物理出发来得容易。

  所以实践环节,朱熹等人的主张是泛观博览、格物致知、穷其物理,强调通过学习与实践,逐步发现宇宙的客观规律。

  是一种朴素的客观唯物主义思想。

  而另一派则认为,性即是理,不应将性理与物理对立起来。因为性是内在的,而理是外在的,两者并无矛盾之处,在穷外在之理的同时,也可修心明心中之知。

  所谓内外兼修、知行合一,才是性与理的最终行为。

  毕竟是人在认知世界,而非世界在认知人,只有充分认清自己的内在本性,对自己的内在本性进行体认与践履。

  才能通过实践,明晰自我,以达“天人合一”境界,届时宇宙便是吾心,吾心便是宇宙。

  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心性之学(心学)。

  格物致知的同时,已然有点主观唯心主义以及道家修心、自我升华的意思了。

  ……

  如果说县试中四书文考得是学生们对古人言行、道德的历史感悟与总结,写的是大道理。

  那么性理文,考得就是学生对宇宙间万物的认知与哲学层面的追根溯源,相对于四书五经这种先贤著作,它更加富有学术上的辨析色彩。

  而且性理之学是一直在发展着的,至林迎现下所处的时代背景,正好是其推陈出新、百花绽放的繁荣时期,各种思想流派不断交汇,兼具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哲学观。

  本次县试,杜县令给出的性理文题目为,【天生于动者,地生于静者也,一动一静,交而天地之道尽之矣。】

  林迎对着这道题沉思了良久,此题出于宋代邵雍所撰的哲学著作《皇极经世书·观物内篇》。

  句义为:天是从动中产生的,地是从静中产生的,一动一静相交合则天地的规律尽在里面了。

  毫无疑问,站在后世的角度,这种解释是错误的。

  但之于古人对自然界的朴素认知,林迎纠结的是该怎样作答。

  一动一静相交合则天地的规律尽在里面——这句话在哲学思想中是没错的,也非常恰当。

  可问题就出在“天是从动中产生的,地是从静中产生的”这两句。

  看到星辰在动,所以天在动,地是稳固的,所以地是静的?

  可天也有漆黑无辰的时候,地也有坍塌地震的时候。

  而且用了“产生”这个词,容易产生较大的理解偏差。

  直接对考题中所表达的意思予以否定吧,你还想不想通过县试了?

  但不否定,林迎一时半会儿又苦于不知道该怎样作答,难道根据脑海中前人总结的性理之论胡诌乱造糊弄过去?

  以错误对错误,那就真成玄学了。

  这种文过饰非的做法他可是不屑为之的。

  一时间,林迎陷入了思想交战的处境。

  而就在林迎纠结时,余光却瞟到周围已有考生在那奋笔作答了,这无形中给他带来了压力。

  随着时间延续,林迎仍旧执笔,但纸上却一个字都没有写下。

  反观其他考生,则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动笔。

  夭寿了!

  林迎暗暗叹息。

  哲学这种东西,一千人有一千人的理解,他这个来自后世的灵魂,因为有了更多条条框框的束缚,反而无法天马行空的畅想,在这方面无法跟上古人的思维。

  忽然,林迎的脑海中灵光一闪,想到了邵雍还在他的书中表达过一种观点,而正是这个观点,让遮在林迎心头上的乌云顿时烟消云散。

  恰如雨后初霁,霞光万丈。

  “以物观物,性也。以我观物,情也。性公而明,情偏而暗。”

  此句出自邵雍的《皇极经世书·观物外篇》,大致可以理解成,用物体去测量物体,则结果很确定,是物体的本性,而如果由我去评估,则会因为自己对此物的感情而对结果产生偏差。

  这是非常恰当的唯物辩证思想啊。

  古人的哲学流派众多,但以这句话来对考题,正所谓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,再合适不过了。

  ——天地的动与静,只因我这个观测者的内心而发生了偏差。

  所以选用的参考系发生了变化,牛顿见了都要说个服字!

  又好比审视一件艺术品的好坏,我喜欢,则觉得它很好,不喜欢,则觉得它很差,与这件艺术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无关。

  而且邵雍还在另一书《伊川击壤集·自序》中说过:“诚为能以物观物而两不相伤者焉,盖其问情累都忘去尔。”

  可见邵雍推崇的是唯物思想,只有摒除情感,空明其心,物我两忘,与物浑然一体,才能达到超于物而不牵于物的审美境界。

  嗯,决定了,就用邵雍的唯物思想来破题!

  林迎心头一松,接着执笔蘸了蘸墨,心头顿时有了无穷思绪。

  性理一篇,其实不太讲究八股文体,大概考官们也知道哲学题难考,所以只要语义恰当,能够把性与理说得通透,就算过关。

  这倒是给了考生发挥的空间。

  等林迎将文章写完并誊抄到试卷上,时间已然到了未时(下午两点),这时候其实也有不少考生和他一样结束了作答。

  林迎吁出一口气,暗暗为自己捏了一把汗,看来自己在性理方面还是有所欠缺啊,下回得多多研究一下古人的哲学观了,尽量避免今天的窘境。

  不过好说歹说,这一关算是过了。

  而且对于自己的文章,林迎是非常有信心的。

  不写则已,一写那必是上乘文章。

  心中默读了两遍,实在挑不出刺来。

  真真是一篇好文章!

  “不好!”

  林迎心中警惕,自己好像有点被马崇杉那厮传染,变得自恋了。

  ……

  一篇四书文、一篇性理论作完,今天的这场覆试基本可以说是结束了。

  随着云板响起,小吏们又开始去收卷。Www.bimilou.org

  林迎他们的试卷,也由礼房典吏亲自收了上去。

  至于最后还要默写一遍《御言圣训》的环节,则基本只是走个过场罢了。

  这《御言圣训》就跟后世的八荣八耻一样,乃大周朝的开国皇帝亲自编写的用以“训谕世人遵纪守法和保持应有德行”的倡议书。

  共十六条,每条七个字,一共也就一百来字而已,是所有参加科举的学子必须会默写的。

  难度根本不存在,也是考试中最简单的一个环节。

  随着性理文章被收上去,考生们随即就在答卷上开始了《御言圣训》的默写工作。

  “敦孝弟以重人伦;笃宗族以昭雍睦;和乡党以息争讼;重农桑以足衣食;

  尚节俭以惜财用;隆学校以端士习;黜异端以崇正学;讲法律以儆愚顽;

  ……”

  等将《御言圣训》写好上交,今天这场覆试终于结束了。 无尽的昏迷过后,时宇猛地从床上起身。想要看最新章节内容,请下载星星阅读app,无广告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内容。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,已经星星阅读小说APP更新最新章节内容。

 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鲜的空气,胸口一颤一颤。

  迷茫、不解,各种情绪涌上心头。

  这是哪?

  随后,时宇下意识观察四周,然后更茫然了。

  一个单人宿舍?

  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,现在也应该在病房才对。

  还有自己的身体……怎么会一点伤也没有。

  带着疑惑,时宇的视线快速从房间扫过,最终目光停留在了床头的一面镜子上。

  镜子照出他现在的模样,大约十七八岁的年龄,外貌很帅。

  可问题是,这不是他!下载星星阅读app,阅读最新章节内容无广告免费

  之前的自己,是一位二十多岁气宇不凡的帅气青年,工作有段时间了。

  而现在,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纪……

  这个变化,让时宇发愣很久。

  千万别告诉他,手术很成功……

  身体、面貌都变了,这根本不是手术不手术的问题了,而是仙术。

  他竟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!

  难道……是自己穿越了?

  除了床头那摆放位置明显风水不好的镜子,时宇还在旁边发现了三本书。

  时宇拿起一看,书名瞬间让他沉默。

  《新手饲养员必备育兽手册》

  《宠兽产后的护理》

  《异种族兽耳娘评鉴指南》

  时宇:???

  前两本书的名字还算正常,最后一本你是怎么回事?

  “咳。”

  时宇目光一肃,伸出手来,不过很快手臂一僵。

  就在他想翻开第三本书,看看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时,他的大脑猛地一阵刺痛,大量的记忆如潮水般涌现。

  冰原市。

  宠兽饲养基地。

  实习宠兽饲养员。网站即将关闭,下载星星阅读app为您提供大神努力赚钱的养鸡专家的科举之路从童生开始

  御兽师?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