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迷楼>言情小说>我回宋朝去考古>第136章 驯服流寇完结
  原来,苏轼前两天之所以装作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,只是为了麻痹窃贼的谨慎心理,让他们更加猖狂,就更容易暴露自己。

  其实最开始,苏轼真以为那些人是城外的山匪。

  如果真的是山匪,他们往往会冲着钱财或者权力去。若真是如此,苏轼必然是头号目标。但这次“进城的流匪”,居然避开了所有官员的居所,转而到刚刚从天灾恢复过来的百姓身上搜刮民脂。流匪绝对不会这么傻,所以只有一种可能,这些人与官员认识。

  那为什么指认是守军头领所为?

  因为城墙四角又恰好有藏兵洞。所以极有可能是通过小民房作为遮掩,联通了藏兵洞,将劫获回来的赃物全都放到了藏兵洞。而人之所以不见,是因为那些盗匪就是士兵,他们有权进出藏兵洞。所以每到夜晚那些“流寇”才大变活人般出现在城池的各个地区。

  这也就是苏亦菲所说的“糖衣炮弹”。看似对流匪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实则暗里反将了一军,最终如一枚炮弹将真相炸出水面。筆蒾樓

  故《宋史本传》记载曰:有盗窃发,安抚司遣三班使臣领悍卒来捕,卒凶暴恣行,至以禁物诬民,入其家争斗杀人,且畏罪惊溃,将为乱。民奔诉轼,轼投其书不视,曰:“必不至此。”散卒闻之,少安,徐使人招出戮之。

  贼患既除,苏轼把贼兵掠夺来的财货一一归还。密州城内外百姓欢呼,真正居住在山头的流寇自然也有所震撼。苏轼趁热打铁,对外城的流寇施行“仁慈教化”,一边对他们从宽处理,一边给他们做思想工作。

  除此之外,苏轼还了解到新法对于百姓的不利。新法规定:寻常检放灾伤,依法须是检行根苗,以定所放分数。(摘自:苏轼《论河北京东盗贼状》)大意就是:朝廷按灾情发放赈济,必须按照受损的麦苗的株数来定。密州遇到的旱灾蝗灾,刚好在种植的第一茬和第二茬之间,土地上的麦苗往往都来不及种。而前来统计灾情的官员又循规蹈矩,土地上的麦苗少,拨过来的救灾金额也少了。

  于是苏轼立马上报朝廷,希望皇上能结合密州实际情况,下放合适的金额。也没必要再派官员特地来检查,来也只是查个寂寞。

  新法还有一样直戳密州要害的规定——榷盐。

  榷盐就是政府向产盐地买盐,把盐税加到政府卖盐的价格里,再转卖回给商人。因此卖价提高,盐商的利益缩减。这对于密州这种盐商聚居的地方来说,无疑是对民众利益的打机。

  密州没粮又没钱,连受灾的救济金都寥寥无几。那百姓还能去哪谋生,干脆上山为盗得了。

  所以苏轼又上奏提议:买卖盐类的小商贩。如果盐货在三百斤以下,就可以免除盐税,多得些利益。如果盐货在三百斤以上,再按盐税价格加价。

  如此一来,百姓多得了一些利益,也不会有上山为寇的想法。

  最终,密州城外许多草寇终于归顺了,百姓也过上安定的日子。 无尽的昏迷过后,时宇猛地从床上起身。想要看最新章节内容,请下载星星阅读app,无广告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内容。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,已经星星阅读小说APP更新最新章节内容。

 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鲜的空气,胸口一颤一颤。

  迷茫、不解,各种情绪涌上心头。

  这是哪?

  随后,时宇下意识观察四周,然后更茫然了。

  一个单人宿舍?

  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,现在也应该在病房才对。

  还有自己的身体……怎么会一点伤也没有。

  带着疑惑,时宇的视线快速从房间扫过,最终目光停留在了床头的一面镜子上。

  镜子照出他现在的模样,大约十七八岁的年龄,外貌很帅。

  可问题是,这不是他!下载星星阅读app,阅读最新章节内容无广告免费

  之前的自己,是一位二十多岁气宇不凡的帅气青年,工作有段时间了。

  而现在,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纪……

  这个变化,让时宇发愣很久。

  千万别告诉他,手术很成功……

  身体、面貌都变了,这根本不是手术不手术的问题了,而是仙术。

  他竟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!

  难道……是自己穿越了?

  除了床头那摆放位置明显风水不好的镜子,时宇还在旁边发现了三本书。

  时宇拿起一看,书名瞬间让他沉默。

  《新手饲养员必备育兽手册》

  《宠兽产后的护理》

  《异种族兽耳娘评鉴指南》

  时宇:???

  前两本书的名字还算正常,最后一本你是怎么回事?

  “咳。”

  时宇目光一肃,伸出手来,不过很快手臂一僵。

  就在他想翻开第三本书,看看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时,他的大脑猛地一阵刺痛,大量的记忆如潮水般涌现。

  冰原市。

  宠兽饲养基地。

  实习宠兽饲养员。网站即将关闭,下载星星阅读app为您提供大神梦瑜的我回宋朝去考古

  御兽师?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