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对世界懵懂的少年,最先关注的一定是来自身边的感官信息,那些进入眼帘的,耳朵中的,还有就是闻到的,碰触到的,吃到的,才慢慢综合成少年对这个世界和人类本身的初步认知,进而揣摩人的心理、思想、性格、人格等等这些精神上的概念特点。
记得当我的活动范围因为借助于自行车,可以扩大的时候,我对于这个世界有了更新的发现。在会骑自行车以前,我和伙伴们的活动范围也仅限于自己的村子和邻近的村庄,然后最多就是北碱城和庄稼地里,当时我还没发现天与地之间是什么关系,只是觉得在远处天与地连接在一起。当我骑着自行车来到平时视线不能及的地方时,以及我感觉天与地交接的地方时,发现大地又为天空让了路,它们根本没有连接在一处,而且,我能看到更远的地方和之前未见过的村庄或者树林以及庄稼,难道天空它像大幕一样能够拉开吗?还是它在慢慢后退呢。
而且,我突然的发现,我的影子在随着我移动,其倾斜的方向和大小也居然不变,再抬头望望太阳,它竟然还停留在我头顶的那个方向和位置,咦?这是怎么一回事?为什么我骑了这么远的路,我与太阳的位置关系却没有发生变化呢?傍晚,我对于月亮的观察也是如此的结果,我不禁暗暗惊讶和思索,为什么我骑了五六里地甚至是12里地来到我的姥姥家,天空中的太阳与我之间的相对位置竟然纹丝不动呢?
那些蓝天下美丽变换的白云,在太阳的身边不断换着各种不同形状,一会挡住了太阳,一会又缓缓的飘远了,而太阳还是那么巍然不动,那白云离太阳又有多远呢?那白云为什么会像白色的棉絮一样,但是却不需要人去用手撕它,它就能不断游移变换呢?
晚上,我看着夜空中的月亮和星星,听说这时候在遥远的美国等外国,现在应该是白天,地球转过去了,那么我们面对太阳时,我们一定是仿佛站在一个托盘上的,既然如此,那么到了晚上,那我们就到了托盘的背面了,可为什么,我们居然不会掉下去呢,而且头朝下的这一宿也并不觉得头晕目眩的。而且我们是白天时,那些外国人为什么不会掉到太空里去呢?
小时候对于看到的新鲜物品,例如:看到自行车,就会想一想,第一辆自行车是谁造出来的呢?然后大家又跟着学的,这拖拉机第一个是谁造出来的呢?那时候还没有发明创造这个概念,但是对于生活中用到的很多工具什么的,也想追根溯源。
对于死亡的认知,最初是因为村子里那对五保户,他们突然不见了,兔子也没了,我便回家问母亲。母亲说他们死了,我说:“那人呢?”母亲说:“埋到坟地去了。”我才模糊的感知到人老了以后是会死去的,而且,还会拉出去埋在地里。
然后对于死亡最切近的认知是在姥姥去世的时候,当我来到灵堂哭的时候,不知是谁掀起了盖在姥姥身上的大幅布单,姥姥还是那么瘦,脸色是黄白的,安静的闭着眼睛,没有了任何表情,也没有了一起一伏的呼吸,穿得是大团花的装裹衣服,原来死亡是如此的平静安详,如此的一丝不动的横陈平躺,可是,后来就连这,我也看不到了,因为死去的人,是不能永久的停留在活人的屋子里的,要埋到几里地外的自家坟地里,还要放进棺材,并且残酷的钉上钢钉,仿佛绝掉一切可以再见的可能。
姥姥刚去世的那几年,我经常做梦梦到她,好像还是活着时候我们生活的场景一样,还是生前的音容笑貌,言谈欢笑,似在身边,如在眼前。醒来才发现,一切已经不再,如想相见,除非梦中,那可真是阴阳两隔,永难相见的绝望与无奈啊!死别,让我体会到了深刻的痛彻心扉的绝望。
爷爷和奶奶也已经70多岁了,他们早已做好了终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的心理准备,以及物质准备。他们都已买好了整套的装裹衣服,好像都是棉花的,绸子面、大团花的衣服,他们将死亡看得很淡,谈话中没有丝毫的恐惧,有时奶奶与别人聊天时都会自己提起:“俺们的装裹衣服都准备好唻,在皮箱里放好几年了。”于是,每年到了夏初,我们就有了事情可做,那就是将那几套大大小小、薄薄厚厚的棉制装裹衣服拿到院子里去翻晒,一直晒了十几年。
我一边从皮箱里拿那种深蓝色的绸面棉衣,一边想这衣服看起来似乎比奶奶现在穿着的衣服还好呢,这时为什么呢,为什么活着不穿好衣服,而死了才穿好衣服呢,而且还都做成棉花的,便问奶奶:“为什么这衣服都是棉的,没有单衣?”奶奶说:“因为阴间冷啊”我听了感觉到毛骨悚然,仿佛人死了,真要到黑漆漆、阴森森、冷冰冰的地底下去生活一样。
可是,父亲在房后挖地窖时,我仔细看着了,已经挖的很深很深了,还都是密密实实的黄土呢,那阴曹地府在哪个空间啊?人总得有空间才能活动吧。还有人们总是烧那纸钱,都烧成灰烬了,死去的人还怎么用啊?
奶奶不认识字,是标准的家庭妇女老太太,唠叨的无非是那些家庭琐事,爷爷是读书人,又是大夫,有着整箱子的医学书,有很多都是线装古版的,从右到左竖着写的繁体字书,还有一套古版的《本草纲目》,纸页已经成为那种土黄色的,似乎马上要糟了、风化了的薄黄纸。在父亲与大伯眼里,爷爷一定是心底明白、有主见的老人,不然,怎么我的记忆中,父亲有什么大事,都要和母亲商量,也和爷爷商量呢,不过,我那时还小,不会判断谁的思路清晰,心路明白,我想这里不仅仅是尊重长辈的原因吧,更不是仅仅出于爱心的精神安慰,一定也有客观意见和建议的需要。
我想,也许是我们家世代如此吧,无论是过日子的大事小情,还是亲戚往来,都是有礼有节,有老有少的。就拿吃饭来说吧,一年365天,一天3顿饭,总是饭桌放在爷爷奶奶的炕中间,爷爷和奶奶各占一个桌角,弟弟才三四岁,坐在他们中间,我和妹妹坐在炕沿上父母吃饭忙农活,非常麻利,出出进进,有时走着路就把饭吃完了。我和妹妹则负责给爷爷奶奶盛饭,这是父亲给我们立的规矩,不但开饭时要把饭都盛好、分好,还要有眼力见儿,一看爷爷或奶奶喝完要放碗了,我们就要马上边站起,边说:“爷爷(奶奶),我再给你盛一碗去吧。”爷爷奶奶会说:“噢,再盛半碗(一勺)吧”我们则接过碗赶紧去大锅里盛来递到他们手里。
那时候,在老人的观念里,逢年过节的,亲戚之间都要互相走走串串,不管是老亲还是新亲,都要去串亲,那时大伯家没有男孩,我家弟弟还很小,农村里一般都是男孩子串亲拜年的,极少听说有女孩子拜年的,可我们家就犯难了,总不能老是让大伯和父亲去呀,于是爷爷奶奶就开了先河打破常规和女孩不拜年的旧习,让我和二姐去串亲,哥俩一家出一个人嘛,由此可见,爷爷奶奶对亲戚的重视与灵活行事的特点。
那时,我好像是十岁左右,还不会骑车子,二姐大我三岁,她就驮着我去,我们总是走东村后面的大堤,大堤中间是土路,两旁种满了枣树,每逢八月十五的时候,树上就挂满了红艳艳的、一串串、密密麻麻的小枣,有的都压弯了枣树枝,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、惹人眼目。我就想:为什么人家东村有枣树,我姥姥家有枣树,而我们村到处都是光秃秃的,一边和二姐感叹着,一边走,看到那红艳艳的小枣,真是让人不由得很想摘个尝尝,可我觉得不好,我便两手扶着后衣架,兢兢业业的坐着,手都不敢抬,担心远处的人看到,误会了以为摘枣呢,即使是被误会,那也是让人难堪的啊。
大堤上有时也有上下坡,每到这时我便提前跳下车子,等二姐上了坡,我再窜上去,刚开始的时候,还不会窜车子,二姐便教我怎么窜,然后她上了车子慢慢蹬着,我扶着后衣架小跑几步,然后猛的一窜,闹好了,一下就能窜上去,闹不好就得窜好几下,结果有一次,我猛的一窜,一下子窜过了头儿,掉到了车子后边去,摔到地上,我和二姐同时哎呀一声,停下来二姐说:“摔疼了呗?”,幸亏那时候都是沙土路,摔的不太疼,起来打扑打扑身上的土,继续窜。
后来,我也学会了骑车子,我俩就成了爷爷奶奶的特使,因为都是骑自行车串亲,那时候亲戚们之间都是有中午招待客人吃饭的习惯,一次,二姐用眼睛示意我放下筷子别吃了,我一看原来是我吃饭太慢了,人家好像是在等我,我就放下筷子,说吃饱了。我这才感悟到,客人吃不完,主家就会总陪着,即使吃饱了也不能先于客人放下筷子。:筆瞇樓
小时候一直到青年时期,我的确是吃饭太慢,周围人以及同学常有人说:“你可真是细嚼慢咽哟,不过这样也好,营养吸收好。”记得有一次,我在家里东屋炕桌上吃着饭,父亲看我吃饭慢还有些着急的说了一句:“吃饭这么慢!”扔下一句话,放下饭碗就出去忙农活去了,我那时多小啊,娇气,无故被父亲说这么一句,声调也不是太重,我就接受不了了,眼泪啪嗒啪嗒的掉到我端着的碗里,母亲进来收拾桌子说:“你快点吃!”说完就出去了。
所以说,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一定要多和孩子说话、交流,遇事讲明白事理,诸如礼节、礼貌、道理、人情世故,以及待人接物的分寸等等,事先总要说个大概,或者至少开个头,领进门。启发孩子在成长中,走向社会时,会遇到这样或那这样的事情。只要给孩子开了头儿,她或他有了这方面意识,然后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再学习和颖悟并且迅速成长起来。生活细节虽然从表面上看似乎不重要,可是,不是有句话:细节决定成败嘛,各种细节的不同就形成了一个人的个人风格与形象特点,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人生功课啊。 无尽的昏迷过后,时宇猛地从床上起身。想要看最新章节内容,请下载星星阅读app,无广告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内容。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,已经星星阅读小说APP更新最新章节内容。
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鲜的空气,胸口一颤一颤。
迷茫、不解,各种情绪涌上心头。
这是哪?
随后,时宇下意识观察四周,然后更茫然了。
一个单人宿舍?
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,现在也应该在病房才对。
还有自己的身体……怎么会一点伤也没有。
带着疑惑,时宇的视线快速从房间扫过,最终目光停留在了床头的一面镜子上。
镜子照出他现在的模样,大约十七八岁的年龄,外貌很帅。
可问题是,这不是他!下载星星阅读app,阅读最新章节内容无广告免费
之前的自己,是一位二十多岁气宇不凡的帅气青年,工作有段时间了。
而现在,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纪……
这个变化,让时宇发愣很久。
千万别告诉他,手术很成功……
身体、面貌都变了,这根本不是手术不手术的问题了,而是仙术。
他竟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!
难道……是自己穿越了?
除了床头那摆放位置明显风水不好的镜子,时宇还在旁边发现了三本书。
时宇拿起一看,书名瞬间让他沉默。
《新手饲养员必备育兽手册》
《宠兽产后的护理》
《异种族兽耳娘评鉴指南》
时宇:???
前两本书的名字还算正常,最后一本你是怎么回事?
“咳。”
时宇目光一肃,伸出手来,不过很快手臂一僵。
就在他想翻开第三本书,看看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时,他的大脑猛地一阵刺痛,大量的记忆如潮水般涌现。
冰原市。
宠兽饲养基地。
实习宠兽饲养员。网站即将关闭,下载星星阅读app为您提供大神花儿谢了再红的人生的真相
御兽师?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
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