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们将太多的期盼,寄予了春天,希望新的一年,能与以往不同,比以往更好。
安泰府城的人们,新春新气象的感受最深。
首先是去年闹出人命案子的花柳巷后街一带,居然被人买下了。
这位不忌讳出过多起命案的房子的买主,竟然就是那位也差点从里面被害的冤主——解忧杂货铺的掌柜。也是大名鼎鼎的秀工坊的少东家,猪油三件套的发明者。
“厉害了,果然不是一般人,一点都不忌讳,也不觉得那一带晦气。”人们饭后茶余,就喜欢八卦这些新鲜事儿。
“此言差矣,那位主可是说了,这叫从哪里跌倒过就从哪里爬起来。”
嚯嚯!厉害了!
就冲着这句励志又富有哲理的话,吃瓜群众们决定了,要时刻关注着那一带,就想看看这位有志青年,怎么从那里爬起来。
林秀表示:你们的关注正合我心意。
在这个没有广告,没有媒体的时代,林秀发现,群众的八卦,是一种很好的信息传播方式。
只要利用的好,完全可以当成广告。
而现在她要进行的各种大业,都需要很好的宣传。
看,因为关注的人多,她年后招工,进行清理废旧建筑和挖沼气池子时,就收到了第一波好处。
她只是放出消息,要招雇工干活,一天三十文钱。
那些一直在关注她的各种八卦群众们,便以极快的速度在各自的朋友圈里转发起各种消息——
“震惊!秀儿欲将不详之地夷为平地!”
“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,站起来前先搞定地上的障碍物。”
“老板大气!一天三十文钱雇工拆除废墟。”
八卦以光的速度四面八方传出,有的人看热闹,有的人却得到了重要信息。
一天三十文钱呢!
需要挣钱养家的人们纷纷前来,林秀不到半天就招够人手了,清理拆除工作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。
很快,人们又发现,这个秀儿把那里拆干净后,并没有建造什么房屋,而是在地上挖大坑。
接着,泥瓦匠砖瓦匠上场,在一个据说是炉灶大师的指点下,在大坑里建造了一些巨大的,造型很奇怪的东西。
众人懵逼,这是什么呢?
直到一大片地方全部建设完成,林秀沿着自己的地盘,砌上了高高的围墙,并在大门口挂上了一个大大的牌匾,人们才知道,这里叫做“垃圾回收站”。
多么朴实无华的名字,言简意赅的说明了这里要干什么。
“这和城外的垃圾山一个道理啊,是放垃圾的地方。”
“怪不得要挖大坑,把垃圾埋了就不那么臭了,毕竟这是在城里。”
“还盖了高墙遮羞呢,呵呵。”
秀儿老板斥巨资的大改造落幕后,街头巷尾,八卦群众们议论的是津津有味。
谁能想到,折腾了半天,众人万分期待的秀儿重新爬起来之路,竟然就是盖了一个垃圾场呢?
还多此一举的给垃圾建了专门的屋子,挖个坑直接埋了不好嘛?
“我说过什么来着?她就是一个败家女!”白丛喜更加笃定了自己的判断。
没有人比她更关注林秀。
她亲眼看着她把自己辛苦挣来的钱,买了荒山,又雇人开垦,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白扔了出去。
从乡下折腾还不够,现在又跑到城里折腾。
花了那么多钱,就弄了个垃圾场?是嫌城外的垃圾山不够壮观吗?
这孩子这么败家,她家人知道吗?
“幸好我家真真没有嫁给她,不然得被她气死!”白丛喜自我安慰道。
然而,让人更加震惊的消息传来了!
林秀建完垃圾回收站后,放出消息——
收垃圾,十斤一文钱!
这真是离谱她爹给离谱开门,离谱到家了!
别人扔垃圾,她竟然收垃圾!还花钱收!
这孩子脑子是有问题吧!
府城里闹得沸沸扬扬,这种离离原上谱的事情,可谓是千年等一回。
人们对此议论纷纷,各种猜测、嘲笑、鄙视,纷至沓来,甚至现在连茶馆里的说书人,都不能光说书了,要加上关于垃圾回收站的实时追踪报道,才更有吸引力。
甚至有些说书人,要派出自己的小徒弟,经常在垃圾回收站门口蹲点,收集来自垃圾回收站的一手情报,才能在说书时有最新的材料,最新的段子,最新的故事。
可人们没有察觉到,虽然很多人都在吐槽这件事情,但有不少底层的百姓们,已经抓住了这个能挣钱的机会,默默的捡垃圾,靠卖垃圾挣点钱贴补家用。
过去地上经常出现的一些杂物垃圾,渐渐的没了。
居民区里常年堆放垃圾的角落里,干净了。
甚至有些居民已经不需要自己出门去倒垃圾,有些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贫穷孩子,主动上门来收垃圾。
府城变得干净了,不脏不臭了。城外的那座垃圾山,终于也不再增加高度了。
而这一切的变化,仅仅是因为林秀的垃圾回收站里,花钱收垃圾。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
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